
羽絨和羽毛已經演變了數百萬年,是世界上最好的保溫材料。我們沒有理由讓這些珍貴的保溫材料白白浪費。活體拔毛的真相。羽絨和羽毛是食品工業的副產品。飼養這些鳥類是為了吃肉,而羽絨和羽毛則是飼養這些鳥類的結果。
副產品羽絨和羽毛
大多數的鵝能活五到六個月,然後才能賣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鴨和鵝消費國和生產國。在中國,鴨肉和鵝肉的人均食用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全球近 80% 的鴨鵝肉來自中國。全球超過 20% 的人口居住在中國,難怪大部分的羽絨都是來自中國的副產品。這些中國水禽受到人道待遇,不會被活活拔毛。
現場採摘不切實際
與羽絨和羽毛相比,農民從鳥肉中獲得的金錢回報更高。儘管農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鳥肉,但在鳥類蜕皮期間拔毛對農民來說並不可行。大部分活拔的農民以極高的價格出售羽絨,以彌補活拔鳥類的成本。這些材料大多被運往亞洲各地,那裡的消費者願意花高得離譜的價格購買 「豪華棉被」。普通農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進行活摘。
那些實行活拔毛的鳥會在褪毛期間進行拔毛。在褪毛期間,鳥兒通常會脫去不想要的絨毛和羽毛,以控制體溫。鳥類會使用喙來拔掉褪下的絨毛和羽毛。當飼養者這樣做時,可以快速地為鳥兒拔掉羽毛和絨毛,從而加快整個過程。絨毛和羽毛很快就會長回來,因為它們必須為即將到來的低溫做好準備。
總結
現實是,只有極少數農民仍在活用拔毛。幾個世紀以來,農民都會拔掉鵝鴨的毛來做墊料。在過去的五十年裡,這個過程幾乎完全停止了。只有在少數偏遠的東歐國家,這種做法仍然存在。確保羽绒和羽毛不是活拔的最佳方法是與羽絨加工廠商討,表明您不會購買活拔的羽絨和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