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摘和採收資訊

過去,歐洲的電視報導和報紙文章曾掀起一股關注「活拔」和「活採」鵝鴨羽絨和羽毛問題的熱潮。
IDFL 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 將這些新聞故事中的事實與虛構分開。
- 與供應商、製造商和零售商合作,了解問題所在。
- 與協會合作收集並發布正確的資訊:
- 歐洲羽絨和羽毛協會 (EDFA)。
- 中國羽絨工業協會。
- 國際羽絨及羽毛局 (IDFB)。
- 匈牙利羽絨協會。
- ` 其他地方協會。
- 繼續推廣優質、人道的羽絨和羽毛生產。
- 證明羽絨和羽毛的來源是人道來源。
羽絨和羽毛從何而來?
大部分羽絨和羽毛是食品加工業的副產品。食品是鴨鵝養殖的主要價值。羽絨和羽毛是在食品製作過程中收集的。
據IDFL 估計,全球99%的羽絨和羽毛都是食品工業的副產品。因此,全球供應量中只有不超過 1%是「採集」或「活採」的。
什麼是「收割」和「活採」?
幾世紀以來,家庭農場傳統上都會在鵝換羽期間從鵝身上取下羽絨簇和非常細小的羽毛。這個傳統幾乎已經消失。然而,在一些東歐國家和亞洲,這個過程仍在繼續。
「活摘 」被錯誤地用來描述兩個截然不同的過程。這兩個過程必須分別定義。"Live-plucking" 絕對不能用來形容這兩個過程。這兩個詞彙的定義和差異如下:
- 採集。歐盟 (EU) 的法律允許在換羽季節合法「收穫」軟羽絨和小羽毛。法律規定,在鳥類換羽季節,絨毛和羽毛自然脫落時,必須對鳥類進行特殊處理。在中國,「採集 」鵝身上的軟羽絨和羽毛的情況也發生在一些通常來自東歐國家的鵝群中。
- 活摘。不幸的是,有少數農場在未遵守嚴格的歐盟動物保護法的情況下,對鵝隻進行乾式「活摘」。這種漠視歐盟法律及動物健康與安全的行為在歐洲和亞洲的少數農場中發生。歐洲的EDFA和中國的CFDIA以及所有其他羽絨和羽毛組織都譴責 「活拔」。